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915年2月,中华医学会在上海成立。其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初期称上海支会)于1917年4月2日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医学会。1937年4月,中华医学会宣布成立外科学会。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外科专科学会于1956年成立了麻醉小组,小组组员有吴珏、李杏芳、王景阳、徐振邦、孙大金、王志增、金熊元等。麻醉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广慈医院(现为瑞金医院)举办的学术讲座,由吴珏教授主讲“休克”相关内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会组织被撤销,学会活动全部中断。1980年上海麻醉学会正式成立,吴珏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李杏芳教授与王景阳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其他委员包括金熊元教授、孙大金教授、庄心良教授、伍祖馨教授和徐振邦教授。
在医学会领导下,上海麻醉学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许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学术报告与病例讨论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麻醉学会还只是上海外科学会下的麻醉小组时,就已经开始举办每月一次的学术报告会或病例讨论,时间一般定在星期五下午,由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市卫生局直属大医院麻醉专家讲课。此后的数十年,麻醉学术活动非常活跃,从不间断。从2005年开始,上海麻醉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改为每季度一次,时间定于周六,每次半天或一天,由全市各大医院麻醉科轮流承办,地点也就定于承办医院内。这样的活动形式一直持续至今,对提高上海市麻醉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麻醉学习班
吴珏教授自美学成归来之后,对培养麻醉医生充满了热情。在中山医院麻醉科成立之初,他就开始大量招收进修医生,中山医院曾单独举办过两届麻醉技术员进修班,随后上海外科学会麻醉小组也举办了若干次麻醉学习班。早期的麻醉学习班颇具特色,每周上课1~2次,每年2期,由全市各大医院的麻醉学专家授课,参加对象多为上海市区各大医院和郊县医院的住院医师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麻醉进修医师。早期麻醉学习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庄心良教授负责,授课地点在虹口区科委,学习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
住院医师培训和考核
上海市麻醉住院医师培训起步较早,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麻醉学会在组织全市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学习的同时,先后由中山医院的肖常思教授和仁济医院的杭燕南教授负责拟定上海市麻醉住院医师培训教学大纲,并发动全市各大医院麻醉科专家建立了1000道考试题库,为每年住院医师考核做了充分准备。上海市麻醉住院医师培训教学大纲还成为了全国麻醉住院医师培训教学大纲的参考。
医疗护理常规
上海医疗护理常规由上海医学会组织编写,具体由各专科分担,上海麻醉学会完成了《麻醉科医疗护理常规》,后者在此后的10多年里成为了全市麻醉医生的工作准则和医疗事故评定的基本标准。上海市《麻醉科医疗护理常规》对提高麻醉医疗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底工作总结与座谈会
上海麻醉学会召开年底工作总结与座谈会的传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由吴珏教授发起的。30年来,上海麻醉学会每年都会在12月底举行工作总结和座谈会,以交流学习为主,并进行团拜活动,除麻醉学会委员之外,还有全市各医院麻醉科骨干参加,同时还邀请麻醉界老专家和老教授出席,大家相互学习,祝贺新年进步。
附:上海市麻醉学会历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本届全体委员
第一届(1980年~1984年)
主任委员:吴珏
副主任委员:李杏芳、王景阳
第二届(1984年~1989年)
主任委员:吴珏
副主任委员:孙大金、王景阳
第三届(1989年~1994年)
主任委员:孙大金
副主任委员:肖常思、庄心良
第四届(1994年~1998年)
主任委员:孙大金
副主任委员:肖常思、庄心良、徐惠芳
第五届(1998年~2002年)
主任委员:庄心良
副主任委员:徐惠芳、杭燕南、蒋豪
第六届(2002年~2006年)
主任委员:蒋豪
副主任委员:于布为、杭燕南、朱也森、庄心良
第七届(2006年~2010年)
主任委员:于布为
副主任委员:李士通、薛张纲、朱也森、王祥瑞
第八届(2010年~)
顾问:孙大金、蒋豪、庄心良、杭燕南、朱也森
名誉主任委员:于布为
主任委员:李士通
副主任委员:薛张纲、王祥瑞、俞卫锋、梁伟民
委员兼秘书:江伟、石学银
委员:邓小明、傅舒昆、徐美英、陈俊峰、汪春英、陈武荣、姜虹、李正、杜冬萍、王珊娟、王莹恬、尤新民、王英伟、余大松、张富军、李文献、徐辉、缪长虹、谭志明
青年委员:闻大翔、仓静、李明星、杨立群、张莹、袁红斌、曹晖、刘志强、张马忠
(仓静 薛张纲)